智慧优配 读懂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,为什么要特别注意“投资于人”


图源视觉中国
文|陈茁(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)
*本文系作者参加九派新闻“九派圆桌”直播《“十五五”规划要来了,普通人有哪些机会》议题讨论上的发言整理而成,发布前经作者审阅。
很多人发现,“安全”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,也是最近一直在强调的事情。国家行动得非常快。在资源方面,比如稀土如何规避走私,中美博弈已进入围绕资源展开的阶段。国家对此早已布局。供应链方面,我们追求供应链留在国内,避免在某个关键节点被别人“卡脖子”。也有一些产业在向外转移,但这些外流的产业,我们自己能完全做到替代,所以允许外流。而关键技术,我们把控得非常严格。
另外,我们让合作贸易伙伴尽可能分散。美国最近因为大豆卖不出去而发愁。因为美国人种的大豆,自己不吃,只能卖给中国。因为,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特别喜欢吃豆腐、喝豆浆,其他地方的需求没那么大。
纵观整个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,我们还注意到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:“十四五”规划将“科技创新”摆在首位,而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则将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”置于优先位置。
过去几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美国的科技依然走在前面,但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——能研究出来,却造不出来。为什么?因为没有完整的产业体系。
所以中国之所以有很多科技能突破,就是因为把研发主体下放到企业。 诞生了一个好的产业体系,既能促进科研,又能反过来推动升级,二者不可分割、相辅相成。这是最近几年,在科技创新领域积累非常好的经验。规划纲要和规划建议里提到这一点,也是想把这种模式发扬下去。
规划建议还提出“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,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”。相较于“十四五”规划强调的“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”,“需求”在其中的价值明显提升了。
“需求”,说白了就是“支出的意愿”,它分为消费、投资、政府支出和出口这四大类,也就是常说的“经济四驾马车”,过去这几年,“四驾马车”面临一些困难,所以最近两年,国家的经济政策把“如何刺激需求”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针对当前困难和周期性问题提出了新课题。
我们意识到,生产需要有相应的需求来消化,要有足够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和转型升级中,才能让经济的“两个轮子”(供给和需求)一起转起来。
规划还提到“投资于人”。国内的人力资本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门领域,其中有两条非常明确的主线,一个是教育,另一个是健康。
健康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,有些人到了一定岁数,健康出现问题,生活也会陷入困境。如果出过国的话,你会明显感觉到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准,正在以一种数据体现不出来的方式向发达国家靠近,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。
另外就是教育,我最近发现城市家长开始觉得,让孩子学技能的回报率在降低,越来越多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拥有开心的童年。但如果在教育上有资金投入,更多人会向健康方向倾斜,比如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等等。
还有我想说说房地产,这次规划强调“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”,某种程度上也说明,没有哪个单一渠道能像过去的房地产那样带来高收益。其实国家之前提“房住不炒”,也是觉得过度依赖房产对社会是一种扭曲。
不过现在的投资渠道还是很多的。最明显的就是股市,A股这两天已经涨到4000点了。过去一年里,内地股市加上香港股市的回报率,在全球是领先的。
原因很明显,现在全球资本市场,尤其是美国资本市场,处于只有偏好风险的人才敢参与的高位,所以很多资金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而是通过北上资金流入我们的市场。
这种状态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持续下去,只是速度快慢的问题。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
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